成语
发布时间:2025-11-01 12:37
中国新闻社10月31日电标题:会见特朗普总统并谈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第四次代表大会 1小时40分钟。 当地时间10月30日,韩国釜山金海国际机场“蓝厅”贵宾休息室内,来自世界各地的媒体利用分分钟聚焦中美两国元首的又一次会晤。 在全球瞩目的中美领导人会晤期间,习近平主席向特朗普总统特别提到刚刚闭幕的中国共产党二十届四中全会。 “中共XX中央第四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今后五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建议。” 习近平主席补充道:“70多年来,我们只是制定计划、一步一步工作,直到今天。”e 结束。我们从未挑战任何人,也不期望取代任何人。 “相反,我们专注于管理好自己的国家,成为更好的自己,与世界其他国家分享发展机遇。” 习近平主席解释说:“这是中国成功的重要密码。” 阐释“中国规则”,传递中国自信。 从“一五”到“十四五”,从贫困到富裕,中国70年的成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更不是别人的恩赐。 会上,习近平主席专门谈到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势头,表示:“今年前三季度,增速达到5.2%,全球货物贸易进出口增长4%,这是克服国内和国际困难取得的胜利,是来之不易的胜利。” “中国经济是一片海洋。”习近平主席代表经常用“海洋”来比喻中国经济。在这场中美关系中在峰会上,他再次谈到这片“海洋”的规模、韧性和潜力,强调“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应对各种风险挑战”。 历经风雨的洗礼、在考验中变得更加坚强,不仅是信心的体现,更是决心的表达。 解释“中国常态”也意味着解释中国机遇。 “自强不息、成才济世”是铭刻在中华文明基因中的普遍情感。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成为更好的自己,与世界分享发展机遇”。这也是中国成功的关键。 我建议经中共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的“十五五”规划主题,继续明确提出“扩大高水平开放”。中国的对外开放既满足中国的需要,也满足世界的期待。 习近平主席指出,“中国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努力实现经济有效质的提升和合理量的增长,促进人民全面发展、共同繁荣。相信这也将为中美合作开辟更广阔的空间。” 外界分析,习近平主席在中美峰会上明确了中国机遇,为全球发展注入了宝贵信心和动力。 解释“中国法典”,也意味着传达中国做事之道。经历了几十年的风风雨雨,近年来中美关系“发生了很多事情”,但也给双方带来了一些启示。 习近平主席在会上重申两国应“解决各自的沉重责任,更多地关注合作可以带来的长期利益”。习近平主席与世界和平共处的立场背后隐藏着“对话胜于对抗”的简单逻辑。作为世界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中美关系影响着世界的走向。一个健康、稳定、可持续的双边关系符合两国的长远利益,也是国际社会的共同期待。 对于两国来说,中美应该是伙伴、朋友。这是历史的启示,也是现实的需要。 中美两国应该向世界哪些方面共同努力,做更多有益于两国和世界的重要、务实、好事。这是变化中的世界所需要的,也是大国理所当然的责任。|制作人:于兰 |总策划:周锐 |作者:马雪玲康峰 | 遮瑕:Kyonami Son |视觉:张振元 倪文兵 |中国新闻网“西延岛”工作室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