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浙江宁波警方对深陷电信网络诈骗案的受害人李先生进行了震慑。然而,随着威慑的深入,警方发现该骗局以投资理财为名,发展出了新的手法。受害者手机上没有欺诈性应用程序、投资群聊或可疑链接。这个看似“不留痕迹”的骗局最终在警方的坚持下被拆散。
女性成为虚假投资理财骗局的受害者
宁波居民李先生从朋友那里了解到了这款应用,并被它名为“高收益国债”的项目所吸引。
后来有人向李推荐了一款名为“盈信通”的应用程序,您可以在其中定期接受所谓投资“导师”的课程。其他研究应用程序上的人也在群聊中吹嘘他们的巨大胜利。
当天,警方接到了有关诈骗的预警,并多次致电李某。不过,李淡定ly说,“我不在宁波,没有汇过钱”,然后挂了电话。警方查询李某的真实行踪后发现,李某从未离开过宁波。民警立即前往李女士工作单位寻找。
宁波市公安局鄞州分局东郊派出所副警官李腾:他告诉我们,是为了还朋友的债,然后改造家乡。他说,他的家乡没有谈话记录,也没有装修合同。我们觉得很奇怪。因为如果是正常的转会,他肯定会有相关的证据,但他根本无法提供。
分工双账号jo+立即删除
骗子诱导“隐形操作”
经过与警方30分钟的沟通和反复反诈骗宣传,李某终于放下心来,承认自己参与了所谓的“高收益国债”投资及转移资金3万元。在他干净的手机界面背后,隐藏着骗子传授的一系列“隐形操控”手段。
受害者李:请告诉我,我可以用两个帐户登录。之后,当我用儿子的账户登录时,我的“投资教授”每天都给我讲课。会议结束后,他给我发了一个链接。代表我儿子,使用链接将其发送到您的帐户,然后使用您的帐户再次登录。
宁波市公安局鄞州分局东郊派出所助理警官李腾先生:个人账号李点击这个链接并将其下载到他的手机上。这是两个假应用程序:“中国银行香港”和“银信通”。 《银信津》中,骗子在接受理财课程后,经营假冒的“中银香港”。诈骗应用程序的所有链接以及诈骗应用程序的聊天记录都位于您孩子的微信帐户中。
对方还告诉李女士删除所有所谓的理财教育App、投资App、汇款记录都从她的手机里拿出来,避免所有操作完成后留下痕迹。
不要认真对待高收益投资
他们拒绝“隐形投资操作”
这种“双账分工+立即淘汰”的操作形式,隐蔽性极强。如果警方不及时赶到门口继续调查,李某计划追加的资金很有可能全部落入骗子手中。
警方警告称,骗子故意试图欺骗受害人,而教受害人如何消除痕迹的目的就是为了逃避公安机关的核实。
手机可能会删除记录,但欺诈行为最终会留下痕迹。警方呼吁投资者对承诺高回报的投资项目保持谨慎,拒绝对方要求的所谓“隐形投资操作”。
毕力 副司令员宁波市公安局鄞州分局初侦大队:不可能用个人微信或者多个账号跑全国项目。其次,正规的投资项目不能承诺保证利润、高回报或高回报。第三,凡是能瞒着家人、躲避警察、秘密操作的,一定是骗局。
(央视记者 陈宇)